Page 475 - 唯識藏_22
P. 475
在於聖位。此非純聖,故第二智方名,非凡夫所近也。 名聖,豈言唯是異生者定乎?今尋文相,亦可善故名聖,即在異生位;無漏故名聖, 初地;第三、前七地;第四、後二地;第五、如來地。然此文中釋自體智云,無漏故 ;第五、唯在於無學位,常行無相心故。準小例大,大亦有五:初、在地前;第二、 欲惑故,如次應知;第四、通不還及羅漢所得之定,現法樂故,後異熟故,如次可配 ,令定清淨;第二、入無相位所得聖定;第三、一來、不還所得之定,薄貪等故,盡 相分五故。 言異熟」者,近資有漏,得異熟果,遠得涅槃,借異熟名,通稱異熟智,體是一,行 淨智,次之四句是果智,後之二句是入出定相智。 自體智名法智,伽羅智名類智,清淨智名盡智,果智名無生智,入出定智名
前說言「五行相智唯善無漏,名五聖智」,此中有釋:初、在見道前,斷除煩惱 基釋云:「證心一趣者,已得無尋無伺故」者,據得滿智位,此無漏定。「後樂 別釋經中有十四句:初之三句是自體智,次之三句是補特伽羅智,次之二句是清 景云:此五智初起是加行智,後成是後得智。智是能知,三摩地是所知。備云: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六
4
6
6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