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6 - 唯識藏_22
P. 486
捨想心,厭捨義同,故言亦爾。 ,與前相似,故言亦爾,是久修者任運成故。或初緣有為作厭捨想心,後緣無為行厭 前厭捨心,心便寂滅,依初修者未得自在;今任運作非想處行相,諸有想心任運滅盡 ,亦復如是」者,緣非想心,不作厭背解,直作心法欲盡之解,如是漸漸九品心滅。 非非想心,令其不起,心便寂滅,故言依非非想處相而入於定。「依滅盡相而入定者 於此上心深 十一等解。 潤生心等起,名從彼沒故。餘門如《唯識》、此論五十三、《對法》第三、《顯揚》 潤生心等故;下界中有初生名想,若生便從彼已沒故。二云、末後有心。其想若生, ,云何名入?先有後無,乃名入故。
第四、解滅定中,「已離無所有欲」者,通據斷伏。「依非想處相而入定者,謂 「復次,云何滅盡」至「解脫、等持、等至」。 「其想若生,從彼沒」者,彼一說云:末後無心。若從彼正沒,猶未有心,不起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七
① 生厭捨」等者,非想非非想心本厭無所有處而起,今求滅定,還厭非想
4
7
7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