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1 - 唯識藏_22
P. 491

滅盡標無想,後舉遍處例勝處,影略顯故,其義可知。  至中,勝處、遍處能成變化,滅盡定、無想,無心寂靜,故偏舉之。二偏句中,初舉  皆相對亦作四句。謂諸三摩地中,空、無相等最殊勝故,緣境遍故,偏得其名。諸等  等至四法中以作四句;次「如是」以下,例等持中餘十功德。又等至六中,餘二一一  釋經句。  故成十四句。「調善」句下,「有行拘執」、「法性拘執」釋調善中句,此二標文非  ;第三、「云何為住」下,別釋十四句經。其「等愛」下,例翻「不等愛」為一句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又說等持」至「第一究竟」。         其四句中,初復次以定相對為四句。其等持名目十一種:先舉第一、三三摩地對  「復次,如世尊言:修靜慮者」至「當善建立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七
                   ① 底本無「緣事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略纂》卷五補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486   487   488   489   490   491   492   493   494   495   4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