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5 - 唯識藏_22
P. 495
故,有、空二想皆悉不受,故於滅盡真如理中思惟寂靜。「此中意說離諸相想,名無 有事想,唯有四諦諸理相起。「不受無想」者,想與無想皆悉不受。由不思惟一切相 無想」。 有眼相」釋「尚不受於想」,「不受自相」釋「都不領受」,「不受無想」釋「何況 。「尚不受想」者,尚不受六境之想。「何況無想」者,亦不受彼無想也。下云「無 配順退等四,解釋如文。 示所檢行。即四分淨定為所檢,能檢察即三慧,此即一人具修四種。劣分等四,如次
言「由厭壞故,威勢映奪」乃至「然有其想」者,謂無漏定數厭壞,遂於眼等無 第六、於六境不受想無想經中,「此諸法若實若有都不領受」者,不受境自相也 「復次,如經言:有眼有色」至「皆不生起」。 第五、《分別四檢行經》中,文有三:一、引經標;二、略顯檢行相;三、廣顯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七
① 「應」字上,底本有「云何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十三刪去。
4
8
8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