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44 - 唯識藏_22
P. 544
非即入無餘?中般三類,何故隨彼三類得有餘已便入無餘? 界已,聖道現前。」此依先未離色界欲者說,非定唯爾。〈聲聞地〉中,當廣分別。 」等同,然此據生現觀有勝功能,故後別說。 、思慧也;奢摩他為第四,毗鉢舍那為第五,即修慧也。後三名「方便具足」。 欲,是為第五。義當《毗曇》五種解脫。
答:由餘四般生結、起結二俱未盡,生有時長,其勢強故,初得有餘已,非即入 問:《對法》等說中般有三類,隨彼得果已便般無餘,何故餘四不還得有餘已, 次明五不還。「二、於初靜慮初受生已,得般涅槃」者,《對法論》說:「生色 「又有五種離欲界欲」至「慮果生地」。 「又由成就如前所說意樂、方便」等者,此一復次與前「於涅槃、菩提猛利信敬 「五種修觀行者」等,信菩提、涅槃為二意樂;無間殷重修習正智為第三,即聞 「又有五種修觀」至「諸勝善品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九
5
3
3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