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48 - 唯識藏_22
P. 548

利養」為第四,「希望壽命」為第五。五與前同。「此中差別者」下,釋第六障,前  學漏盡位,故言「攝究竟」。準《智度論》,漏盡通菩薩亦有,今且約二乘而作是說。  、此取六對治,謂四無量即為四,無相等持為第五,我慢永盡為第六。

                 「略有六種能障諦現觀法」者,謂前增五門中,「三愚起三倒」即為三,「規求  「又於聖諦」至「不可樂取相」。  「威德、究竟」者,前五通亦在異生有學而未盡漏,故言「攝威德」;後一在無  「又有六法能攝」至「能攝究竟」。  「六法能斷諍根本」者,即六和敬,如毗尼說。  「又有六種諍根本」至「能斷第六」。  「三處難超越」等者,此有二義:一云、所治有三,能治有三,故名六法;一云  「復有三處」至「必無疑惑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543   544   545   546   547   548   549   550   551   552   5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