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9 - 唯識藏_23
P. 609
,力勵而行;二者、「忍受眾苦」者,施物本少,能頓施之,忍饑寒苦;三者、「遍 果邪見為體。 耽著上妙悅意財物」,以增上貪為體。四、「觀見當來具足財果而深欣樂」,以求來 」,若論外物,以六法、四相是諸塵故;若論內法等,以五蘊、十二支為體。三、「 次明能治四智,後明四智用有差別。 別因果」,即以基云「異門是法無礙」等為善釋也。
次明能治四智:一者、「覺悟」者,覺悟自己昔來未串習施,現有多財而不樂施 測云:四障體者:一、「先未串習」,以種子上無堪任性為體。二、「施物尟闕 第五、明對治施。於中有二:初、總舉;二、別釋。別釋中三:初明所治四障, 「又諸菩薩於其施障」至「而行布施」。 第四、明無量心施諸有恩等者,依捨親心也。 「又諸菩薩於諸有怨」至「而行布施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一
1
2
2
0
0
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