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13 - 唯識藏_23
P. 613
名見取,今於此中盡不緣見,故非見取。「又正觀 攝。所以者何?若依薩婆多,非勝為勝見,是見取所攝。今依大乘,見取必像於見乃 」等,有三見:一、空無果見;二、害為正法無;三、非勝為勝見。此三皆是邪見所 遇其前人,疾望得財。「不執取施」者,舊論云「不異見」。言「或執此見空無有果 中,第一、捨上妙財物,第二、第三非上妙財物。 不施人。「調伏積藏,謂捨用著」者,積集財物,擬自受用,菩薩亦捨此心。於三施 財施,先明無畏施;法施居後,為利後世,所以後明。
清淨施有十相。言「非來求者疾望得財,如諸菩薩速希惠施」者,共速希惠施, 「云何菩薩清淨施」至「無上正等菩提」。 泰云:「調伏慳吝,謂捨財物著」者,自有人知彼物於己無用,然慳吝執著,故 義曰:下論曰「謂財施、無畏,能令眾生此世安樂」,此二俱現樂故,所以鄰次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一
① 「觀」,底本作「親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三十九改作「觀」。
① 見若別若總,求者相似,漸施、
1
2
2
0
0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