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14 - 唯識藏_23
P. 614
尸羅,尸羅非惡體。 亦應惡體非是見,惡於見故,名惡見。解即不然。推求以解見,善惡並推求;清涼名 名戒。亦名律儀,內調名律,外現法式名儀。律儀雖通善惡戒,今明善律儀也。 所以名戒。若言防非止惡故名戒者,惡戒云何得名防非止惡?由有此妨故,得言遮防 等,並是此間名也。 名已調伏,此據行律之人名已調伏。梵本唯此三名,亦無毗尼之名,若言律儀及以戒 者身心清涼;梵語名毗奈耶,此云調伏,據教是能調伏;又有一名,名毗熾多,此間 其福平等,何緣而執福有差別? 頓施,物平等,何緣而執有差別」者,謂若百人前後別漸別漸而施,一時總百頓施,
基云:戒是防非之異名。言惡戒者,惡體非尸羅,惡於尸羅,名惡尸羅。若爾, 景云:有所遮防,故名為戒。戒通善惡,善惡各有遮防,今明善戒,遮防惡法, 「戒品」,若依梵本,有其三名:尸羅,此云清涼,即明戒體有勝威力,能令行 本地分中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一
1
2
2
1
1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