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5 - 唯識藏_24
P. 445

。」二文據隨轉理門,故約諸行說也。  門,種子附身相續中,與報身不定一異。《攝論》亦云:「種子在依止處中及本識中  功能與麥等不相離。若依大乘真實理門,種子在賴耶識,與識不定一異;若據隨轉理  止上熏習說名種子。然此種子與果報身不定一異,不相雜亂,如穀麥有生芽功能,然  釋不雜亂。  布種子在賴耶中,如此種子,能生是種,又是能熏家果,不相雜亂。「何以故」下,  性種子,生三性現行,故言如是等。「如是安布,名為種子,亦名為果」者,此明安  明種子望所生果,不即不離。然即諸行者,牒所生行。如是種性者,牒能生種。隨三  餘處」者,非離能熏成於種子,此則不離。「然即諸行如是種姓,如是等生」者,此  」者,雖由能熏成於種子,若分析能熏諸行,一

                    備云:「然即諸行如是種姓,如是等生」等者,此明六、七識與種子不一異。「  泰云:如薩婆多「苦集是一物,因果故說二」,亦不同此,此同經部師立,附依  前中,法喻。景云:初明能熏望種,不即不離。「謂非析諸行別有實物名為種子  「復次,種子云何」至「此中道理亦爾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440   441   442   443   444   445   446   447   448   449   4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