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6 - 唯識藏_24
P. 466
厭故離欲,離欲故解脫,解脫故,自謂我證解脫,我生已盡等。」 故心喜,心喜故身安,身安故受樂,受樂故心定,心定故觀如實,觀如實故起厭,起 為第二,故下云「初及第二清淨力所引」。「羅漢不由所治勝故勝」者,無所斷故。 能悔,此二明持;下、中、上三,通受、持也;清淨一種,通禪及道,定為第一,道 受」者,正受戒也,此二明受;三、「防護」者,精專不犯,四、「還引」者,犯已 四故。 別故。然此中有三位:初三位約事,次三位約時,後四位約人。然就後中,自他分為 等,與少時離等何別,而言有百戒?至盡壽十與自受、教他何異?解意:所緣趣求
靜慮律儀,此中唯有四根本,如《對法》第八:「於無色界,略不建立色戒律儀 基云:尸羅無悔等者,如《顯揚》第七云:「成尸羅故無悔,無悔故生悅,生悅 前中,初舉數列名,後次第辨。景云:一、「能起」者,受戒方便也,二、「攝 「復次,律儀當知略有八種」至「是清淨攝」。 第四、明戒頭數中,初正明律儀有八,後攝八為三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五
1
6
6
9
9
2
2
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