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5 - 唯識藏_24
P. 515
識,得無漏識,以同非煩惱故。 煩惱」者,貪等煩惱畢竟不淨,非煩惱故,不得言畢竟不淨。此據相續道中,捨有漏 非是煩惱,名本性淨,以性淨故,非彼愛力引識令住。下釋「所以者何」乃至「一切 性非染,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」者,意明識體非煩惱性,說為非染。即以心性 ;非有故,名清淨。 無餘涅槃。在金剛心,彼識清淨;若入涅槃已後,不可說清淨故。又無識故,名清淨 影。何以唯言受者?以受為本,起境界愛等故。「餘依永滅,故說清淨」者,此約得 由無漏永清淨,不待餘因,入無餘寂滅。
下解識非識住。若依《毗曇》,言一剎那無一識性能住所住。今此釋云「諸識自 「又復諸識」至「由住差別」。 下釋「永離欲」等六句經文。「又所有受是識樹影」等者,識有故受有,說受名 「此識相續」至「故說清淨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六
1
7
7
4
4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