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7 - 唯識藏_24
P. 517

也,無加行故。以通果心必加行生故,以入定時非欲界加行故,通果心非欲界繫。  異熟生種類故,異熟無記收。威儀路、工巧處等,可知。欲界雖有變化心,然非通果  流等色法,此中明心,所以不來。若爾,其法執等心是何無記攝?如《佛地論》,是  化心。「善心如下,上亦爾」者,通有加行、生得二善心也。  欲界有修果心。又云「無色界亦爾」者,乘前即類無工巧心,當知無色亦無威儀、變  行,是不善,若潤生所餘,是無記。餘可知。  。若在上界,五識中有此無記。此有覆無記唯在意地,見道唯不善,其修道者若發惡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唯有天龍藥叉等化,唯是生得」,謂能變化人形等種種化類,非是異熟生。若  基云:如餘處無覆有五種,何以不論自性無記耶?義曰:其自性無記是長養、等  二十心中,景云:此中,欲界變化唯是生得,通三性心皆能變化,不同《毗曇》  「又欲界善心」至「總為十六」。  「欲界有四心」者,基云:其五識中唯有三心,無有覆無記心,以相貌不可得也  「復有約界」至「有學及無學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512   513   514   515   516   517   518   519   520   521   5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