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3 - 唯識藏_24
P. 583
隨多少剎那量名為一心,非唯一剎那心名一心。 解初經「及一言說」、「何況身、語如其心量,隨順奉行」。基云:此中據緣事境, 一心」及解後經「由一淨心」言。「又依世俗相續道理,名發一語及發身業」者,此 類」乃至「發一心」者,轉起義。於現起心,相續所攝,名發一心,解初引經「但發 「如世尊言」等,是第一經;「又如是言」等,第二經。下釋經文。景云:「如是等 三性,四蘊皆作九門解釋。 、結前生後,乃至「隨所應建立相」。二、解釋,於中初以十門別解四蘊之名;後就
前中,初解〈本地分〉第二卷中立一心相。此中,別引二經,非〈本地分〉文。 「如是已思擇色蘊」至「及發身業」。 上來約名、色二義明蘊善巧中,初以十義分別色義已竟,今此即後解四蘊名。先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九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九
1
8
8
0
0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