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5 - 唯識藏_24
P. 585

為麤重。「又持諸行」乃至「現觀為苦」者,由隨眠麤重持有漏行,不得自在,令行  世間靜慮但能斷捨彼品麤重,不拔種子。」彼文即說惑種勢力在身心中無所堪能,名  惑種名為「麤重不安隱性」,以彼惑種能令身心無所堪能故。《瑜伽》第十一云:「  但是現起,皆名為纏。「此中何等說名隨眠」乃至「不安隱性」者,此文即說,或說  淨,後離障時,還得清淨。  ,毗婆闍婆提分別部能取大乘中此義為宗,故彼說言,心性本淨,客塵障故,說為不  惡,方知意眼同緣。  ,非同眼識依根名資養。又如眼等善惡識起,必由意引方得;由意資眼識故,得有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言「問:諸惱纏於心二種染汙因中,當言何等?答:當言相應」者,本、隨二惑  第三、明煩惱相應。心王自性清淨,但由相應故,隨眠逐故染。景云:小乘論中  「問:染心生時」至「應如是觀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九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若」,底本作「名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師地論略纂》卷十四改作「若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580   581   582   583   584   585   586   587   588   589   5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