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2 - 唯識藏_24
P. 592
」若依初帙第三卷云:「幾唯依善,非一切處心生,然一切地,非一切時耶?答:信 為自性善也。 八、得失;九、能治、所治。下歷九門分別三性,即有三段。初歷九門分別善蘊。
第三、相應中,依六十九云:「十一善中唯除輕安,餘之十種,一切善心皆有。 「問:如是諸法」至「悲所攝故」。 第二、明自性。於大乘中,十一並為自性善,不同《婆娑》唯以慚、愧及三善根 「問:何等為自性」至「名自性善」。 初、明依處有其六時。下解第三、相應門中自辨。 「問:善法依處」至「受眾生時」。 一、依處;二、自性;三、相應;四、世俗等;五、 「嗢柁南曰」至「能所治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九
輭
等;六、事;七、差別;
1
8
8
1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