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9 - 唯識藏_24
P. 599
。「非處加行煩惱」者,謂非可起煩惱處,是不可起加行處而起煩惱也,即於三寶所 諸根成熟,爾時多起上品煩惱。泰、基同云:年十五以去根熟,若起煩惱,性多上品 、慢、疑更相違故,互不相應」,并出所以。彼據行相麤隨轉理門,亦不相違。 瞋不與慢、見相應也。 」者,不以瞋,亦貪得與慢相應。如貪不與瞋相應,亦瞋不與貪相應,如彼論同,即 其貪與慢、見相應,但亦瞋不與貪相應,如貪不與瞋相應。此論云「染愛,憎恚亦爾 論據細實理行相,若慢彼時推求,彼時容憎恚,故得相應。然此據大乘,理得無違。 增語,故彼論云「若於此事起增恚,即不於此生高舉及能推求」,故不得相應。然此 對法》不許,謂瞋不與慢、見相應。此論據真實理門,彼論隨順理門。又彼據憎恚相
三品中,「安足處煩惱,謂根熟者,性多上品」者,景云:二十已上者,安足處 「問;是諸煩惱云何建立」至「性多上品」。 然前解為勝,餘文同此。如下五十八云「五見互不相應,自性不相應故。貪、恚 又解:此文就彼會云「如貪,瞋亦爾,謂瞋不與慢、見等相應」等言亦爾,不亦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九
1
8
8
2
2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