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5 - 唯識藏_24
P. 625
、空、無我是勝義諦;如說父母能生養等是世俗集諦,因、集、生、緣是勝義諦;如 勝義說是勝義。 、勝義勝義,謂入真觀一味真如;四、世俗勝義,謂觀一切為行苦 諦亦四:一、道理勝義諦,謂蘊等道理,非真如也;二、證得勝義,謂四沙門果;三 ,謂說人無我如等。今此中約道理世俗是世俗諦,以自性差別故。以此準知西方勝義 、道理世俗,謂蘊、界、處等道理世俗;三、證得世俗,謂四沙門果;四、勝義世俗 自性差別故,名世俗諦。 共相三受等皆是行苦,一味苦故,是勝義諦。若差別說,苦受是苦,餘集等非,即由
依《毗婆沙》,云四諦皆有二諦之義,如說人天男女等是世俗等苦諦,苦、無常 世俗諦如六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
③ 「行苦」,底本作「苦行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師地論略纂》卷十四改作「行苦」。 ② 「六」,底本作「七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六十四改作「六」。 ① 「是」,底本作「至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師地論略纂》卷十四改作「是」。
② 十四,有四種:一、世俗世俗諦,如說床座、軍林、瓶名世事;二
1 ③ 相。此中約世俗
8
8
5
5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