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 - 唯識藏_25
P. 33

剛心時,雖無其因,而有本識,故圓鏡智爾時未生。  界。又無眼種,名非眼界而生。《攝論》云種果俱者,此據有無俱,非是並俱故。金  為佛。」  爾時即有圓鏡智相續生。故《智論》云:「無礙道中行,名為菩薩;解脫道中行,名  解十地最後金剛心生時,生現賴耶與能生種已住滅相,以因果法理必同時俱謝滅故,  功能,故名非界,非謂最後眼無同時種名非界。後蘊名無種已生,亦爾。即依此義,  生種子,云何《攝論》種子六義中,「此時種子有,即此時果生,名為俱有」?  亦有眼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句有五種者,於胎內前四時未生眼根,及此異生性無色界者,總是第二句也  又釋:羅漢後眼從前念種生,同時無種,故言無種已生。又最後不生後,不名眼  解云:一釋:最後眼實從同時種子生,而言非眼界者,據此種子更無生後念眼根  云何特言是眼非眼界?又云何言阿羅漢最後蘊名無種已生?若最後眼同時無有能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二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七」,底本作「十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略纂》卷十五改作「七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