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 - 唯識藏_25
P. 40
「界」六,「執受非」七,「種種等非一」八。 ,故存本名。 」。下引說誠證。 體是實,假依實住,名「非一界」。即總前二
初、辨界義。景云:此中六種並據阿賴耶中十八界種,因緣門中以釋於界。下釋 「問:何等是界義」至「任持義是界義」。 自下第二、以十四門廣辨界。 頌結之中,「何等」一,「實有性」二,「四句」三,「同分」四,「取」五, 「中嗢柁南曰」至「種種等非一」。 泰云:「惡叉」是果核之名,其形似此方磨石子,為聚無量,故以為喻。此方無 八、明界差別。意明十八界體類不同,彼性相異,名「種種界」。有情是假,界 「云何種種界」至「界有邊際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二
① ,謂種種界及非
② 一界,名「無量界
1
9
9
0
0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