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4 - 唯識藏_28
P. 114
,從無諍定、滅盡定、預流果、阿羅漢果起亦爾。又於佛為上首僧中造善惡業,必得 業於現法中異熟成熟。謂從慈定起已,於彼造作若損若益,必得現異熟。如從慈定起 終即無者。如《對法》第一卷二說。 。順苦受業者,謂不善業。順不苦不樂受者,謂第四靜慮已上所有善業等。 樂受業、順苦受業、順不苦不樂受業。順樂受業者,謂從欲界乃至第三靜慮所有善業 ,若毆擊等業,律儀、不律儀所不攝故,名非律儀非不律儀。又業差別有三種,謂順 識樞要》第一卷解。 形非不律儀,以報心作故,不期願故。此義應思。生彼家、生餘處,如五十三及《唯 。或必盡壽,如比丘戒,期心重者是,餘非也。或雖少時,作重故,是不律儀。有盡
復次,業差別有三種,謂順現法受業、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。順現法受業者,若 三受報,在地有說欲界第六捨報,命終心有;下地捨報,不許第六報心捨受,命 非律儀非不律儀業者,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者所有善不善業。若布施、愛語等業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九
6
4
4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