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3 - 唯識藏_28
P. 173
聖道中,思惟以慧為體,即以慧為斷惑支,至下廣別釋,尋伺以慧為體。又約禪廢立 眠非能治順定,所以不取。 下定,劣性強故,所以獨取,餘則不爾。煩惱、隨煩惱非能治故。不定中,惡作、睡 五中,四數能所淨等,如心王相似,所以不取。別境欲、勝解亦爾。善中唯捨,別除 ,又彼地無故;行蘊廢立者,此二十四不相應,彼非利益隨順義增,所以不取。遍行 ,無偏利益、能治義故;想蘊亦爾,無能治、利益故;受蘊中,餘苦、憂非利益等義 中,支無十八等,亦名四靜慮支,亦名心一境性支。義者,利益義、隨順義。 瑜伽》下文定中無尋伺,無發語言尋伺,非無細尋伺,知定中用尋伺為支體。無漏位 正思惟,諸法師但 八。若約唯實,通漏無漏,體唯有六法,以尋伺是
增減四、五者,約超行故。欲二障多故,欲界不善。二禪喜滿故,動增。又如八 廢立問答者,色非隨順利益定,所以不名支;識蘊為能所治皆取等故,所以不取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一
① 「但」,底本作「伹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但」。
① 以慧為體,不得用尋,尋唯漏故。又言尋伺法麤,唯在方便。《
7
0
0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