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9 - 唯識藏_28
P. 189

非斷惑,如非想地唯遊觀者。  ,即得前三現觀。所以不取中間禪者,以梵王所居,多散亂故。下文中間雖有無漏,  第四禪。不取中間禪及無色定,以入現觀位故,唯依此五。五地能入見道,見道初入  現觀。其信通漏無漏,思唯有漏,究竟唯無學故,故取前三。五依者,即初未至乃至  色。無色定中,毗鉢舍那劣故,非生無色界能入現觀,彼處難生厭故。」  伽》六十九  未至乃至無所有處,無有  唯世俗有漏智,俱句即十地後得智。此通取非想,故言十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入現觀依地不說故。又唯初靜慮近分能入,非餘近分,餘近分即皆有漏故。初  如《大論》釋六現觀中,三依五依生。西方釋云:此三即智諦現觀、邊現觀、戒  出世中,「謂於修道中,法智、類智」乃至「如實照了通達」,此中文意,如從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一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九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六十九改作「九」。  ① 「無有」,底本作「有無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無有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及《顯揚》第十九云:「唯依諸靜慮及初靜慮未至能入聖諦現觀,非無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漏非非想地,八智與忍,此八地皆有,亦能斷惑。如《瑜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   190   191   192   193   1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