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3 - 唯識藏_28
P. 243
必類智,唯緣法智生。若以此義,類智亦得。據實義者,此第三心非十六智中類,但 緣涅槃者,非也。若如三心見道,說第三雙觀,此文說類智,此智緣如,前二心類未 。此上法師引薩婆多云。今大乘思之不然,其類智不緣涅槃,如第九卷釋。言六智皆 盡智六智性,無生智亦然。六智者,謂盡智、無生智、世俗智、法智、類智及與滅智 無生為境,故名無生智。 有當來一切苦果畢竟不生法性故,而得此智,雖緣餘諦為境,亦名無生智;或緣苦諦 所以者何?由有無生故,所得智名無生智;或緣無生為境,名無生智。此義意言:由 名盡智;或緣因盡為境,故名盡智。無生智者,謂由果斷所得智,或緣果不生為境。 盡智;或緣盡為境,故名盡智。此義意言:於此位中,由永斷集,令無有餘,所得智
盡、無生智通大小乘說,漏盡人身中得,名盡智。盡智十智性,緣漏盡涅槃故。 盡智者,謂由因盡所得智,或緣盡為境。所以者何?由有盡故,而起此智,名為 麤重轉依,謂擇滅。道,謂正智。下轉依等,當別釋三、六轉依作四句等義。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三
7
7
7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