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7 - 唯識藏_28
P. 257
之三種,明正修行。修行分三,如次乃是初、中、後修,從次方入加行位故。後加行 界,以蘊等相應義行平等解了故。 。何等相應?謂互為助伴,於所緣行平等解了。由心心法互為助伴,於契經等所緣境 念數習故;復此後時,習氣為所依止,由後串習習氣力強,雖離憶念,而似彼顯現故 時,用他表了為所依止,如說從他言音故;次此後時,憶念為所依止,如所聞已,隨 蘊等義所起言教法,彼心心法作此行相。何所依止?謂他表了憶念習氣。此顯正說法 此顯名身、句身、文身所攝契經等教法為所緣境。作何等行?謂蘊等相應義。此顯依
答有二:初標後釋。此乃前卷所明止觀行。別釋中,初遍滿所緣,定止觀體;後 若略說有四種,謂遍滿所緣、治行所緣、善巧所緣、淨惑所緣。 於法所緣差別有二:初問後答。 云何於法所緣差別? 顯成分二:初引經四義,後別釋之。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三
7
9
9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