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3 - 唯識藏_28
P. 273

,下問答內文中是次地前,後二見道。論文言前四是此地因,後一是果者,以明是地  ,由持等四種釋此地因,最後一種釋此地果。  ,後引經。  空,後觸無所得。」  靜定,觀心所現影,捨離外塵想,唯定觀自想。如是內安心,知所取非有,次觀能取  。次復於內捨離所得二種自性,證無所得。依此道理,佛薄伽梵妙善宣說:「菩薩依  心,知一切種所取境界皆無所有;所取無故,一切能取亦非真實,故決了知能取非有  ;依此影像,捨外境想,唯定觀察自想影像。爾時,菩薩了知諸法唯自心故,內住其  契經等法,如理作意,發三摩地。依止定心,思惟定中所知影像,觀此影像不異定心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次持、任、鏡、明、依中,前四在決擇分位,後一是見道。前中,三是世第一法  依者,謂轉依,捨離一切麤重,得清淨轉依故。當知此中,以因果兩位釋瑜伽地  答文有二:初解後證。解中,初解初位第一劫修,後解持、任等四。於中,初解  謂諸菩薩已善積集福德、智慧二種資糧,已過第一無數大劫,已聞隨順通達真如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268   269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   273   274   275   276   277   2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