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4 - 唯識藏_28
P. 274
及疏廣釋。 生故。未以觀心觀能取無,後至忍等,方以智觀能取非有,如是次第。餘如《攝論》 時除,何故言別時除? 除能取,論云既以位判,與所取別除。 分勝解。勝解既居見道前初僧祇劫,世第一法即在此中顯故,乃言第二僧祇劫也。又 一法等,居勝解行位。《攝論》解五種覺地中,勝解行地者,謂初阿僧 地故。如從由先積集已,方入見道,故有超過之言,非不是初僧祇內,如餘處。此第 。如等覺,三祇內仍言等覺菩薩,超過三僧祇豈即是佛位居僧祇外?意欲釋依,入初 。又釋:第四明亦是地前,如論文可知。泰法師云:引《大莊嚴論》,與此同。
第三大段文、義善巧等中有二:初明善巧,後明安住。 義曰:當除所取之時,能取之心非有。所取遍緣,而能取心亦已先除,為境從心 問曰:所取實塵無,非實有,由心起執,境從心起;塵既無有,見心亦無,即同 真諦師釋:入第二僧祇,初僧祇滿心語故,言「超過第一」,非即入彼第二僧祇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四
8
0
0
① 企耶修習業 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