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7 - 唯識藏_28
P. 357

無記根中說。此果及前三果向等,悉皆通隨信行、法行等。此第四果離後六種無學及  明,於疑時無明增故。或法執疑,即疑杌為人,是無明體,非疑使也。如前第九卷四  界愛為二分,無明、掉、慢為五,以增勝故,唯取爾數,如論文言。疑者,以疑說無  靜慮者為彼所惱故。  愛,取欲界上色、無色界生故;由掉、慢、無明,不捨此上生故;以愛、慢、疑,上  。云何最勝?由此五結是取上分因及不捨上分因,故名最勝。所以者何?由色、無色  永斷三界一切煩惱,何故但言永斷一切五順上分結,得阿羅漢果耶?答:最勝所攝故  行向人,唯有次第向人。若超越斷惑人,作帶果行向人故。  生,即第三果帶果行向等,如第二、第三向等準釋。如伏惑入見諦不斷種,即無帶果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果中,五上分結,若二處斷苦、集,即說一切結盡。不爾,唯說上分結。二  阿羅漢果補特伽羅者,謂已永斷有頂第九品煩惱,安住彼究竟道。問:若阿羅漢  第四向人亦次第斷惑者,非伏惑入見道者,如前說。成上流等,隨所斷地則不受  阿羅漢果向補特伽羅者,謂已永斷有頂八品煩惱,安住彼道。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