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4 - 唯識藏_28
P. 394

初論本,後釋師。唯依未至地等,如《唯識樞要》。  ,非如世間道界地漸次品品別斷。  斷欲、色、無色界修道所斷上上品隨眠,如是乃至煗煗品。頓斷三界者,如見道所斷  斷三界一切煩惱,品品別斷,唯立二果,謂預流果、阿羅漢果。品品別斷者,謂先頓  ,後別釋。  等唯初地,以初得無漏故;二地者,名有相地。此中據不同初得,但無漏者說通十地。

              此義以何為證?如《指端經》說,諸所有色乃至識,若過去,若未來,若現在,  別釋為二。第二、頓中分三:一、顯頓行相;二、引證;三、釋不定。行相中,  漸出離者,如前廣說。頓出離者,謂入諦現觀已,依止未至定,發出世間道,頓  頓二滅中  復次,如說預流補特伽羅,此有二種:一、漸出離;二、頓出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七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  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上來別解七種補特伽羅,此下第二、顯其二果。於中有二:初標列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   398   3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