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9 - 唯識藏_29
P. 419
想定等。 果俱義,以顯自性。無性所言不生果時名種類者,約畢竟不生當果為論,如見道中無 ,便於一界不成三界諸種子,種子成就,義便不成。故知不約剎那而說,約後能有與 已來,有與現行果法俱現和合之義,名為種子,非要此念與現和合,方名種子。不爾 方除,據果不生,種見道斷,以盡已來,無與果俱義。故今言與果俱者,至對治道起 種子,闕一不成。無性有情第七闕與現果俱,故非是種子。 談其體說,總名種子,亦不相違。 起之時,方名種子。無性顯此二位差別︰果俱名種,不爾,名為種類。今此約非現行
論:「四、性決定」至「方成種子」。 若恒隨轉,得名種子,應善種等,生不善等。 由此應釋︰對治道起,謂令不生現行等位,如見道中無想定等。據其體有,修道 若爾,即未生果時,恒隨轉種,應不名種。 又顯種子具斯六義,非說念念皆具六義,故皆名種。然應分別,若具六義,方名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三本
4
0
0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