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2 - 唯識藏_33
P. 462

、解煩惱六;第五、解隨煩惱二十;第六、解不定四。此即第一、解遍行五。言遍行  、別牒具陳。就中有六:第一、解遍行五;第二、解別境五;第三、解善十一;第四  者,此即第二、列名舉數。  舉心所有法,結六位數名。  法者,謂彼心王是其能有,此等諸法數,心之所有,故名心所有法。言略有六種者,  一、總牒開章;第二、列名舉數;第三、別牒具陳。此即第一、總牒開章。言心所有  是其善。上來略料簡八識訖。  八阿賴耶識亦通二性,謂異熟無記及與善性。若在因位,是異熟無記;若在果位,即  二性,謂善性、無記性。若在因位,是無記性;若在果位及入觀時,當知是善性。第  末那緣為第四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論云「遍行五者:一、作意;二、觸;三、受;四、想;五、思」者,此下第三  論云「遍行有五,別境有五,善有十一,煩惱有六,隨煩惱有二十,不定有四」  論云「第二、心所有法,略為六種」者,自下第二、明心所有法。就中有三:第  第五、三性分別者,三性謂善、不善、無記。眼等六識通於三性。第七末那通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百法明門論疏卷上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457   458   459   460   461   462   463   464   465   466   4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