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5 - 唯識藏_33
P. 465
舉。謂於所說若法若義,無所堪能,名為失念。正了諸法,名為正知。邪了不達,名 為懈怠。於惡不防,名為放逸。滯境無堪,名曰惛沈。心不寂靜,緣貪欲等,名為掉 ,名曰無慚。惡不羞他,名曰無愧。違正不欲,心不清淨,名為不信。耽樂退善,名 名憍。無悲無愍,損惱稱害。妒勝憂慼,名之為嫉。蘊財貪著,名之為慳。過不自恥 隱實過惡,目之為覆。讒詐惑亂,稱之曰誑。憍現恭順,名之為諂。恃榮自舉,悅豫 惱。 忿等諸惑,隨貪等起,名隨煩惱。又解云,謂此忿等,隨順於心,不念解脫,名隨煩 亂」者,此即第五、解隨煩惱二十。言隨煩惱者,惱亂身心,煩勞行者,名為煩惱。 怠;十五、放逸;十六、惛沈;十七、掉舉;十八、失念;十九、不正知;二十、心 、憍;八、害;九
言忿等者,於違憤發,名之為忿。忿後結怨,名之為恨。心恨暴怒,稱之為惱。 論云「隨煩惱二十者:一、忿;二、恨;三、惱;四、覆;五、誑;六、諂;七
大乘百法明門論疏卷上
4
5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