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0 - 唯識藏_33
P. 480
顯染淨義,故名句身。名之與句,二種所依,名曰文身。本無今有,說之名生。髮白 想天,五百劫中,心無緣慮,名無想事。謂詮諸行天人等號,稱曰名身。聚集諸法名 數法,無有緣慮,故名無想定。滅諸六識心、心數法及第七一分,名為滅盡定。生無 自類而居,名眾同分。謂於聖法,未得未證,異於聖故,號曰異生。滅諸六識心、心 得,名之為得。先業所感,隨壽短長,住時決定,稱曰命根。六趣差別,各各不同, 為。故名心不相應行。 餘心、色、無為,非行蘊攝。言不相應,簡別心所有法。言其行者,則簡心、色、無 諸法,不與心相應,此名心不相應。言行者,則是行蘊。此明得等諸法,是行蘊攝; 牒章;第二、舉數列名。 、和合性;二十四、不和合性」者,此則第四、明心不相應行法。就中有
略有二十四種等者,此則第二、舉數列名。言「一、得」者,於三性法,假立獲 言「第四、心不相應行法」者,此則第一、牒章。遍行五等,與心相應,此得等
大乘百法明門論疏卷下
4
6
6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