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3 - 唯識藏_34
P. 163
第四 語業,并一切惡趣等蘊、界、處,是見所斷。」即三惡趣,見道所斷。《解深密經》 云:「云何見所斷?謂一切分別所起染汙見、疑及見處、疑處,乃至及由見等所發身 足,方得立為斷障名也。 所滅,若能滅,若滅性。」是三轉依真理名斷,障之斷,名斷障,亦依主釋。三義具 ,性即真理,理是斷性,道是斷用,障是所斷。故《對法》第八 斷名斷,障之斷,名斷障,依主釋。又釋:斷者,體性能令障法不生,不生義是斷義 道,除二障種,及由有漏、無漏道力,害二現行,令不生起,名之為斷。此釋即以能 釋即以所斷名斷,障即是斷,名為斷障,是持業釋。又釋:斷者,是除害義。由無漏
第二、出體者,所斷障以二障現行、種子、習氣及此業果而為體性。故《對法》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 ③ 卷云:「惡趣雜染愚,初地所斷。」《成唯識論》第九卷云:「即是惡趣諸業
③ 「四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四」。 ② 「八」,底本作「九」,今依據麗本《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》卷八改作「八」。 ① 「己」,底本作「已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己」。
② 解三轉依云:「若
1
5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