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0 - 唯識藏_34
P. 160
有三藏中脩多羅,非十二中脩多羅,謂應頌等脩多羅藏,十二分中,約別相故;有十 為門,以藏分部等,隨應廣說。由此三藏對十二分中脩多羅等,互有寬狹四句分別: 通二種,如是所說,不違諸教。 纜及毗奈耶二藏所攝。《對法》所說,據其別義,非違理文。此據多分,或方廣分亦 種亦通聲聞、菩薩藏中素 磨,因緣亦通聲聞、菩薩毗奈耶攝,契經、應頌、記別、諷誦、自說、希法,此之六 出別,欲顯總別互流出也。 出於總,方廣亦具有十二分,故從脩多羅流出方廣。又有釋云:初從別出總,後從總 ,始從「如是」,終乃至「奉行」,皆脩多羅,故從十二分出脩多羅也。又從總中流 ,故略不述。 毗奈耶、阿毗達磨互對,十二部義皆通有。若隨別義相對聊簡,義准應知,恐文煩廣
若約通門相對攝者,以藏分部,成三十六;以部分藏,亦三十六。若以別相相攝 今准諸文別相正說,應云方廣唯是菩薩素 《涅槃經》云:「從十二部出脩多羅,從脩多羅流出方廣。」此以別中流出於總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* 呾纜攝,譬喻、本事、本生三種通是聲聞及菩薩藏素
* 呾纜攝,論議通是菩薩、聲聞阿毗達
1
5
5
0
0
* 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