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5 - 唯識藏_34
P. 275
是令失戒?故前解善。 狂心亂,病惱所纏,雖有此解,言不失戒,文多理正。又犯戒者實有三心,何因一類 糠粃,應速除擯似稱苾芻。」故知犯重定成失戒。律中自云不犯者,最初未制戒,癡 一切苾芻業事故。佛又言:「應速拔除稻禾稗秀,應速簡擇 生者,是引接語,亦不相違。 謗不失。故言定失、決定不失,皆不解意。《方等經》中,但是懺悔犯重罪滅,言更 輪經》等,護末法僧,息謗化俗,故言不失,非實不失;《涅槃》由此犯重實失,息 故。若二形生及斷善根、作法棄捨而失戒者,後無前事,今生得受,不汙戒故。《十 四十云:「由此菩薩犯重失戒,今生得受,苾芻現生不任更受。」惡意樂思,損善器 菩薩戒犯重有失不失證苾芻同,苾芻意樂廣大深遠為
形沒、二形生者,形沒有二解:一云、一形沒,無形時,不失戒。如入聖人,雖 故經中說犯重之人,世尊不許食僧祇食,下至一摶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① 「摶」,底本作「搏」,今依據麗本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卷十五改作「摶」。
① ,踐毗訶羅一足跟地,擯出
朽棟梁,應速簸揚種中
2
6
6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