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0 - 唯識藏_34
P. 280
不得。 。準此等理,菩薩戒中,苾芻等戒命終、二形、日出等時皆不捨也,心寬漫故,別受 ,如新所譯彌勒所造《菩薩戒》等中說。無形、二形不遮受戒,攝受廣故,亦不說捨 應對有德能開受者,或自誓言,發露自誓,還出其罪,還淨其戒。四他勝處及隨順法 來終不重犯。』如是於犯,還出還淨。」 如前德者發露除悔。若無此德可對發露,應淨意樂,起自誓心:『我當決定防護,當 大乘補特伽羅發露悔滅除惡作法,乃至廣說。若下品纏犯他勝處及餘違犯,應對於一 ,如中纏犯。「若中纏犯他勝處法,應對於三,或過是數,於語表義、能覺能受小乘 寬心,勢亦不得。準此,苾芻、近事、近住今生未捨,重受亦得,非為新得。 而非新受,亦不新得。」以受願心盡未來故,心寬漫故。餘皆不得,心願狹故,
其不犯者,狂亂、苦逼作重罪者,不名為犯。準此,近事、近住二類犯戒不捨, 四十一說:「若上纏犯他勝處法,失戒律儀,發露悔滅,應當更受。」發露之法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2
7
7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