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0 - 唯識藏_34
P. 290

。受大苾芻戒,唯增於語三,不別得前四支也。若豎為言,定漸受得,非頓也;若橫  緣,令戒增明,更不別重發戒體也,唯依舊身三語一也,但增於  須重受也。沙彌轉為女子,更須受六法,六法者,即於已前上更加一也。  戒,更不須重受戒也。乃至沙彌、沙彌尼等戒,式叉摩那為男子,即是沙彌也,更不  戒。  故無悔,無悔故心安,心安故得定,得定故起聖道,起聖道故,依俱時思,立定、道  上所說不應受因緣,應受如前所受律儀。」  為得財利恭敬,詐稱欲受近住律儀,然彼實無求受意樂,當知是名意樂損害。若無如

                     若別解脫漸受、頓受,始從五戒,次第受苾芻戒。若從五戒更受十戒時,但增其  第九、先得後捨者。《瑜伽》第一百卷說苾芻轉為尼,尼轉為苾芻,即更互  答:由無慚愧故,廣犯諸戒,造諸惡業,故名不律儀,更無別緣也。  問:不律儀  定、道得緣者,經中說尸羅不清淨,三昧不現前。由此故知,須持淨戒,由持戒  第二、明師。又除闕減能作羯磨阿遮利耶、鄔波拕耶,住清淨戒圓滿僧眾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更無別緣耶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③ 其遮戒,乃至十戒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得
   285   286   287   288   289   290   291   292   293   294   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