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6 - 唯識藏_34
P. 306

所言諸識相應,顯思體俱,食唯六俱。  諸處但說與意俱者,通緣未來,彼最勝故,亦有希望現境思,故許通五識。《唯識》  希望為食。」  望勝故」。由此九十四云:「若在意地,能會境思名意會思,能與一切於可愛境專注  密會五十七及天親《攝論》,云「緣未來境,攝益於識,名為思食」,「意思於境希  識者,食義偏勝」。此意正顯三界有漏八識俱思,希可愛境,攝益身者,皆思食體。  為食,非七、八故。  八等觸勝自境,引生六識俱時喜等,故亦是食。然准諸文,第二解勝,但言攝益喜等  觸能引自俱生喜、樂受等方名為食,引餘識俱喜、樂等起攝益身者,一切皆是。由第  八俱觸全無引生喜、樂二受及順捨故,八俱之捨一切地時行相同故。前解不然,非要  天親《攝論》第三云:「此中,觸食屬六識

                     復有義者,六識俱思,諸有漏者希境益身,皆思食體;七、八不然,無行相故。  《成唯識》言:「思食,謂有漏思與欲俱轉。」又言「此思雖與諸識相應,屬意  有義:唯取六識俱觸以為食體。論觸雖通八識俱轉,為食體者,唯六識俱,七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301   302   303   304   305   306   307   308   309   310   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