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5 - 唯識藏_34
P. 345
緣也。 三解脫以色無色為境;次四解脫唯無色為境,為斷此二障,起此觀行;第八解脫無所 淨色展轉相待,展轉相入,展轉一味。如前已說。次四解脫各以自相及真如為境。初 ,漸入真觀,方斷定障;第三解脫以攝受相及真如相為所緣境。攝受相者,於內淨不 亦可以別簡通得依主釋,謂有色觀諸色之解脫等。 息,止息此時,要斷障得,名為解脫,為滅想受之解脫,依主釋也。 故。餘義同前。 地有麤想故,名為非想,仍有唯無此極寂靜心在故,名非非想。非者無也,非全無想 無所有處唯緣識處已上諸境少分亦無,此有頂地唯緣無所有處能緣心、心所,不同彼 謂於無所有處上境界推求之時,唯得緣無所有極細心、心所,由唯見此極寂靜故。前
所緣境者,初二解脫以顯色相及真如相為所緣境,初觀光明,後觀顯色少多等故 上七解脫皆持業釋,謂有色觀諸色即解脫,解脫障故,乃至非想非非想即解脫; 想受滅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者,由想受二強勝於餘,是心行故,厭患勞慮,暫求止 非想非非想處者,非想者,謂超過無所有想,無所有處猶有麤想故。非非想者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3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