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9 - 唯識藏_34
P. 419
阿羅漢及佛為首大苾芻僧」?既云苾芻及佛為首,如何說佛非僧寶攝? 一。」觀彼經意,佛非僧攝。 告言:汝隨我語則供養佛,為解脫故即供養法,眾僧受者即供養僧,是故三歸不得為 勝威儀閑寂,願聞所知,既聞苦諦,便得初果,後往佛所,歸仰聞法,成阿羅漢。 次於所證諦等歸心,後於彼師亦生崇仰,故僧、法、佛如是次第。如鶖子等,路見馬 ,能覺彼法,所覺隨受,有勝劣故。五、隨信次第,由先見僧威儀戒行,既生信已, 恩經》中,亦說法先,佛寶次說,後說僧寶。四、勝劣次第,諸教皆說佛、法、僧寶 修聖行,佛果圓滿。三、師資次第,《涅槃經》說:「諸佛所師,所謂法也。」《報 五:一、因果次第,由僧先修,次佛圓滿,後得法果。二、境行次第,以法為境,僧
若爾,如何《瑜伽》六十說「由五種相,田成廣大。第五、極清淨相續究竟,謂 答:經言:「眾僧之中,無佛無法,云何說言供養眾僧則得具足供養三寶?佛自 三問:佛墮僧攝,為非僧攝? 答:三皆體寬,通住持故;或體無別,歸真實故。 二問:所歸三寶,何狹何寬?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
4
0
0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