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唯識藏_34
P. 44
。句有二種:一、集法滿足句;二、顯義周圓句。如說「不生亦不滅,不來亦不去, ?世俗諦中,可亦說有句、言、章、論,聲為教體。梵云鉢陀,此翻為跡,當古之句 顯中道。 有漏聲上假屈曲能詮以為體性,然聲處收。前熏於後,展轉聚集,無過未故。 教體,勤求起故。 善聲為體,三無數劫所勤求故,名等無記,故不取之。評家評取,唯有漏善聲,以為 漏、無漏、假、實,以為教體。 等,聲等便實,雖有積聚,不說依緣,以名蘊故。聲、名、句等,既通蘊等,故通有 說名等。故佛諸教通以有漏、無漏之聲而為其體,以佛五音是無漏故。
顯邊體者,龍猛、清辨咸作是言,勝義諦中,一切無相,諸法皆空,何教何為體 如是合說小乘有六。總是第一、彰異計也。顯大乘中,復分為二:初顯邊體,後 其經量部,說名等假,聲體實有。雖彼不立不相應行,仍不取聲,無詮表故;取 說一切有部,說教體者,有說唯以名、句、文三而為教體,有詮表故;有說但以 其說假部,聲、名、句等,若在處等,體非實有,以說依緣,有積聚故。若在蘊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3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