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 - 唯識藏_34
P. 46
來既非實有,非有為法生已便住,如何識上聚集解生? 變。 無垢稱經》言「法非見聞覺知,若行見聞覺知,即是見聞覺知,非求法也」,故唯心 為性,善順契經,不違唯識。 來,不說一字,汝亦不聞」,《十地》亦言「三界唯識」,故知教體唯心所變,文義 漏聲、名、句、文,以為教體;無漏心現,即真無漏文義為體。此即如來實不說法。 不說法,乃無文義,唯有無漏大定、智、悲。若依聞者自識所變,有漏心現,即似無 說,譬如天等增上力故,令於夢中得論咒等。若離識者,佛云何說?」此就本緣,佛 本緣,名為佛說,佛實無言。故無性云:「若爾,云何菩薩能說?彼增上生,故作是 此意即是由佛本願為增上緣,令聞者識有文義相,此文義相雖自親依善根力起,而就
問:若取佛說,義即可然,若聞者心所變為教,子細研究,於理實難。過去、未 答:教法戲論,唯說自心,餘非戲論,故取本質。理、行、果法,同佛寶故。《 問:何故佛寶即有本佛,今說法寶即唯心變? 故《大波若》第四百二十五卷、《文殊問經》、《涅槃經》等皆作是言「我成道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3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