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0 - 唯識藏_35
P. 120

的「六識不死不生,或由有分,或由反緣而死,由異熟意識界而生」,《解脫道論》  止,那又是有分了。  心意行的反應,但還不是行為者;彼事是行業的反歸內心過程。認識與行為的作用一  識的發動,已不是內在的深細心,也還不是認識;令起心是認識的牽動內心,引起內  認識作用,速行是向外的意志作用,轉、令起、彼事是介於中間的。轉是內心要求認  而返歸內心的過程,到了內心澄靜的本來,那就是復歸於有分心了。  也即是作業終了時心識的休息,是第七、彼事心。奘譯作「反緣」。但這還是從行動  著就是動作行為的第六、速行心。令起是引起作業的,速行是作業的。作業而得果,  見到分別,是對外境的認識過程,因認識而引起推動內心作業的意志作用。因此,接  是思。這點,是值得注意的。  》的次第,是接近無色四蘊

 從唯識學上本識的見地去看,應注意它的初生心、命終心。無性《攝論釋》所說  從上面所說,可知有分是心識的內在者,深潛而貫通者,見、受、分別是向外的  奘譯在安立以下,起勢用心,而《解脫道論》卻多一第五、令起心。這是說,從
 見  受  分別  速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 意轉  令起  彼事



 有分  有分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   120   121   122   123   124   1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