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2 - 唯識藏_35
P. 122

三世心,那就可見它與唯識的本識是如何的接近了。  者的以意界為本,雖有多少不同,但它在一般知意的內在,指出一「如牽縷」的貫通  ,常有一生的經歷,突然浮現在心上而後死的。銅鍱者的以意識為本,與意界是常論  返有分的過程中,彼事心就死了的。以彼事心而死,或是卒然而死的。在人類卒死時  之因。但死時,自有在一般意識活動完全休止,歸到有分心而死的;也有在反緣而流  它在業感成熟(彼事心)以後,最初托生,即是異熟主體的意識,有分也可說是三有  心的。  ,意界是「五識若前後次第生識」。所以,五識與意界(六識),是不配作初生命終  種根識與意界。銅鍱者是一意識師,以意識為精神的根本,五識僅是認識外境的見用  也有類似的文證。此不死不生的六識

              上座分別論者,還有建立粗、細二意並生的。如《成唯識論》(卷三)說:  三有根本的有分心,是意識中,內在的貫通者,《解脫道論》用國王來比喻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項



                   細意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   120   121   122   123   124   125   126   1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