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5 - 唯識藏_35
P. 115

說:  的心性本淨說,這不能不使我們懷疑到瑜伽學者的斷章取義。《瑜伽論》(卷一六)  脫經》頌,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十六引證得比較詳盡。《瑜伽論》的頌文,是非常明顯  脫經》說:  的細分,是生起有覆、無覆無記的根本。這與末那的四惑相應,也不能說毫無關係吧。  》卷一九)。無記的無明、愛、見、慢,漸漸的被佛弟子結合在一起,被認為煩惱中  有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染汙意恆時,諸惑俱生滅,若解脫諸惑,非先亦非後。非彼法生已,後淨異而  《解脫經》,瑜伽學者認為佛說第七末那識的明證,這當然是很有意義的。《解  「染汙意恆時,諸惑俱生滅,若解脫諸惑,非曾非當有。」  與分別論者五法遍行有關的,還有染意恆行說。《成唯識論》(卷五)曾引《解  有部正統派只立三無記根,四無記根的思想,卻被外方諸師保存著(見《俱舍論  「四無記根,即無記愛、無記見、無記慢、無記無明。」  附帶要說明的,是四無記根。像《品類足論》(卷一)說: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   1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