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4 - 唯識藏_35
P. 124
它們以阿羅漢作中心。它標揭了心性本淨說,展開了聖道真常的妙有論,雖沒有多量 的特色)。 。所以它的思想表現,不在論典,而在另一姿態之下(這實在不過是印度婆羅門文化 式的論典,它不想造成表現自己的學派,願意把自己化在一切中,共一切存在而存在 眾系論典傳譯得很少,這決不是譯者的有意歧視。 》等敵對者的口中,間接介紹出來,沒法從它自宗的論典裡去發現它思想的全貌。大 見的論典,似乎是後出的。在中國,除《分別功德論》以外,沒有其它論典的傳譯。 先承認了大乘的正確性。在小乘方面,它也有經、律、論( 乘,甚至密咒的。在大眾部所傳的《增壹阿含經》裡,已有菩薩藏結集的記載,它最 大的勛績。它雖是小乘部派之一,但不像薩婆多部那樣的固拒大乘,它是不妨兼學大
從大眾系思想的大勢來看,它是佛陀中心論者,深化了佛陀的功德,不像有部, 大眾系的學者,具有超越的想像力,不重在名相繁瑣的知識,它不需要阿毗達磨 因此,考察大眾系的思想,有一極大的困難,就是它的思想,只能從《大毗婆沙 大眾部,是根本二部的一部,四大派的一派。在大乘佛教思想的開展上,它有極
唯識學探源
蜫
勒)三藏,但像義淨所
1
1
1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