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 - 唯識藏_35
P. 23

法,有曾經公開結集的,那便是聲聞乘的經律;有是傳播於某一區域,私相傳授,融  之所開顯的意義,也就有淺深。最初是口口相傳,後來才用文字寫成定本。釋尊的教  人演繹整理的痕跡,其傳出愈後的,附會的成分確乎是很大的。  是一部分學者向來沒有傳承學習罷了,不能因此說它完全不是佛法。不過,大乘有後  集裡,只在一人一地中流行的。在開始公開流行時,有的信仰它,有的否認它,這只  有收攝在毗尼中的,雜藏中的,也有為在家眾說的,起初沒有被收入出家眾的公開結  大乘經。大乘經典的用文字寫出,是和小乘經(用文字寫出)不相前後的。大乘思想  佛教的原始態嗎?能說它概括了釋尊一代的教法嗎?  典組織的形式,也全部改觀。在這樣的演變下,現存的小乘經律,能說它完全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之,釋尊說法,是適應眾生根機的,在說明的方便上,有千差萬別的不同,因  大乘經,在佛滅三百年後,陸續的公開流行。像多聞部的分裂,就為了接受一分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