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 - 唯識藏_35
P. 24

不息的在三界五趣裡輪轉,這就是雜染的流轉。此無則彼無,是說截斷了生死相續的  還滅、流轉都建立在業果緣起的基礎上。此有則彼有,開示了生死相續的因果法則,  ,泛談因緣所生,還是不能理解佛教真相的。整個佛法,可以分為流轉、還滅兩門,  ,無獨立的個體,因關係的演變分離而消失。  有,此生則彼生,此無則彼無,此滅則彼滅。」意思說:宇宙人生要皆為關係的存在  好像是很多,但自有一貫的核心,這便是緣起。緣起的定義,像經上說:「此有則彼  的先驅思想,這對於阿含思想的中心,有先加認識的必要。《四阿含》所開示的法門  開流行的時期也比較的早(《雜阿含經》是更古典的)。要從《四阿含》裡抉出唯識  ,原始佛教的研究,不當偏取小乘,在思想上,早期的大乘經是一樣的值得尊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法雖以因緣生總攝一切,說明一切,但主要的是生命緣起。假使離此業果緣起  唯識思想的源泉,應從《阿含經》去探索,因為《四阿含》是大小乘共信的,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節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