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 - 唯識藏_35
P. 52
汙」,又說「心性本淨,客塵煩惱之所雜染」。無明本可以遍攝一切煩惱的,心性與 是什麼呢?因無明的無知,隱覆了真理。同時,經上又說「眾生心長夜為貪瞋癡等所 ,不消多說的了。 子阿賴耶識。」 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。又說:『如五種子,此則名為有取之識。』此言顯有一切種 根身的執受者;《顯揚聖教論》更明白的引識支來證明阿賴耶,像論卷一說: 有色根身是有執受」、「有異熟心,善惡業感」,證明它的阿賴耶識,是異熟報主和 的唯識學,注重在業感的果報識。不但《成唯識論》引「識緣名色,名色緣識」和「 心所生」的唯識。它是根據十二緣起中的識支,和從識到名色、六入的過程。瑜伽派 那麼唯識的思想,是會很自然的從我們心裡出現。
「映心所顯」的唯識,是根據緣起中的無明支。經裡常常說到無明所覆,但覆的 「因心所生」的唯識思想,在唯識學者看來,是根據緣起論而建立的。確鑿有據 「云何知有此識?如薄伽梵說:『無明所覆,愛結所繫,愚夫感得有識之身。』 唯識學中,以入胎識作前提,因入胎識所藏的種子,漸漸的生起根身,就是「因
唯識學探源
4
2
2